经山掠海知高远
张小燕自1974年至今,曾多次访问日本,每次任务、目的不同,身份也有变化,但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少年的记忆石上刻,她现在仍然能够记起第一次赴日出访时曾经走过哪些地方,有过什么见闻和奇遇。1982年第三次访日的经历,对于她的意义尤其重大。当时,面向当地数以千计的观众,她第一次展示蛇拳,竟意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记得当年的武术类杂志上对此有许多报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评议张小燕的蛇拳演练是“压倒所有大男子的表演”。不久前,张小燕给我发来了一张日文旧报纸的照片。她的玉照赫然当中,年轻美貌,俨如明星。我虽然看不懂上面的全部内容,但从认得的汉字上还是能够推断得出,这正是那一让我四十年来难以忘怀的评语的出处。
当时,有《北国日报》、《东京新闻》等多家日本报纸就张小燕的蛇拳表演撰文宣传,电视台也闻风而动,在介绍中国武术代表团到访情况的节目中突出张小燕的部分,并借此向日本女性发出号召:学习蛇拳,柔动筋骨,健体安康。
尽管张小燕对猝然降临的爆红没有心理准备,但面对媒体与观众的关注,她表现出了合体的风度和冷静,接受媒体采访时平和而从容,因而更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在日逗留的时间不长,她却交到了不少朋友,通过友好交流,使对方增进了对新中国和中华武术的了解,过程中也收获了许多感动。
在教练陈顺安的指导下精练蛇拳
消息传到国内,首先是张小燕家乡的《浙江日报》对她进行了追踪采访,对她在日期间的优异表现大加宣扬,其他报刊与杂志随即转载或引述,令她与她的蛇拳声名大震、美誉远播。
头顶媒体以绚烂文笔授予的“蛇拳女王”桂冠,张小燕在日后的许多次出访、晚会、联欢慰问等活动中,每每表演此技,均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参加比赛时,更因而倍受瞩目。她说:“蛇拳成为了我的招牌套路,这使我决心一定要下功夫练好它!”
1974年的中国武术少年访日代表团团员合影
相对于荣耀带来的感受,或许因为张小燕后来又有过多次类似的际遇,所以她如今更加珍惜和怀念那时在每次出访过程中的获益与提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公出访,承担的是国家交予的展示形象、联结友谊的重任,因此入选中国武术代表团的武术界人士、教练员与运动员,事先都要接受很长时间的集中培训,通过学习了解形势、明确纪律、规范行为;通过反复排演,提高技艺水平,加强默契配合,以适应在异国他乡舞台上的特殊需求。为达到目的,有关部门会配备精明强干的教练严格管理,充实德艺双馨的前辈武术家起传帮带的作用。这往往被张小燕等对自身有着更高要求的年轻团员,当做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张小燕经常提起当年一起同行的优秀教练员和老武术家们对自己的指导帮助。譬如北京队的吴彬、李俊峰教练,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严谨、正规、讲究科学的工作作风;还有安徽队的陈道云教练,从她高超的剑术中,自己不仅学到了技巧和方法,对于套路演练中节奏的把握,气势、韵味、精神意识的体现,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张小燕的太极拳演练
又譬如著名太极拳大家李天骥、形意拳大师何福生、八卦掌大师沙国政等,都对他们进行过精心传授和指教,使张小燕更加认识并理会到武术内在功夫的深奥玄妙。她的蛇拳便深受沙老师八卦身法与劲道运用的影响;何老师的言传身教,也让她对“内三合”、“外三合”的理念和方法愈发明了;李老师手把手教的太极拳、剑,更启发了她钻研这门武术的兴趣,为后来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裨益延绵至今。
2020年,经武术名家赵长军兄的引介,我加入了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叱咤武坛的“太极王子”陈思坦先生组建的微信群。群里云集了数百位武术界的当年名将,有很多都是我最为喜爱的“影武双星”。他们分处世界各地,线下难得相见,都视该群为交流互通、增进了解和友谊的平台,时常会将自己参加各类武术活动的信息发来分享。
一天,我从中看到了一则张小燕在法国公开表演的视频。她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演练了一趟颇具太极韵味的刀术,雍容华贵的气度和深厚扎实的功底完美结合,格外迷人。我看得入神,很是喜欢,便下载后做了一番剪辑,制成短片,又发在了群里。我的剪辑技术不足为道,但作品显比原片更紧凑,得到了群友们的夸赞,也引起了张小燕的注意。
时隔不到两年,在2022年年底,国内防疫政策调整之初,我不慎中招新冠,呆在四川都江堰的家里闭门调养期间,连续制作了116个短视频,名为“影武双星百人榜”,其中便有关于张小燕的一个。张小燕在群里见到,予以了夸奖和鼓励,我们也就势建立了联系。
通过微信交往,张小燕给我的感觉是性格率真单纯,在交流中很少拐弯抹角、遮遮掩掩,而是有话就说,即便涉及自己的生活隐私,也从不虚饰躲闪,表现得坦诚而热情。对我这样一个从未谋面、充其量算是略有所闻的自媒体人,她竟没有什么提防和警惕,拿出自己各个时期的留影,包括与家人、朋友的合照,还有收藏多年的各种关于她的新闻报道、文字资料,一股脑地发给了我。她的理由非常简单,一是“我喜欢拍照”,二是“我愿意分享”。我从中感受到莫大的信任,联想到最初的视若天人、仰之弥高,更有一份莫大的荣幸。
在张小燕活跃于国内武坛和影坛、名声最盛的时期,有关她的事迹屡见于当年的武术和影视类刊物。然而听过她的讲述,我发现那些都太过简略单薄。她1986年便退役出国,那以后虽然又在银幕上有过出演,但大多没什么宣传报道。所以,我对她近四十年来的经历几乎无从知晓。如今得益于互联网提供的便利,使我对这位自己年轻时最为喜爱的女子武术名将兼功夫电影女明星之一,终于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我想在我的读者朋友当中、在与我经历相仿的那一代武迷、影迷当中,依然还有不少人对张小燕女士念念不忘;而且现在的年轻人通过她的故事,相信也能够管中窥豹,增加一些对我们所处的那个年代的理解。因此,用句她的话讲——我愿意分享。
雏巧飞初勤努力
1987年,我从街头的书摊上买到一本小书,书名为“影坛武星”,其中汇集介绍国际功夫巨星李小龙、成龙的辉煌成就,以及描述李连杰等专业武术精英的成长经历与从影表现的文章,共十二篇。浙江省武术队的优秀运动员胡坚强、张小燕各居其一。前者曾出演过《少林寺》、《少林小子》,第三部他作为主演的之一的《南北少林》即将公映。后者入选则是由于那部令她名声大噪并有机会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自古英雄出少年》一片。文中还提到,她刚刚在浙江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佘杨结亲》中饰演了女主人公佘赛花。
文章篇幅都不很长,却透露了许多宝贵信息,只是据同在一书上的北京女子武术名将戈春艳讲,其某些文学色彩浓郁的描写并不真实准确。
写张小燕的那篇,取名“越女蛇拳震中外”,便让我有阅读当时颇受欢迎的《故事会》杂志般的感觉,对其第一节当中所描写的情形,譬如说她刚十二岁时,便“一个人背着行李,从温州来到杭州”,至今仍不敢确信。
我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知道那时候人贩子远没有今日猖獗,社会上尚有着乐于助人、邪不压正的健康风气,但还是难以想象,“只有一米二七左右的个子”,又瘦又小的张小燕,怎么会没人陪送,独自出行三百多公里远呢
张小燕进省队前与家人合影
张小燕与家人如今的幸福生活
我没有就自己的疑惑询问过张小燕,因为在了解到一些有关她家里的情况后,又认为此事完全可能。张小燕自述“家庭贫困”,她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与我同龄的弟弟。当年幼小的弟妹需要家长更多地照顾,这应该是她必须独自远行的直接理由。而更重要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身为长姊的她虽生得娇弱,却很小便有独立担当的意识和不惧困难的心性。去杭州,为的是加入省武术队,使家里的生活状况得以改善。因此,一路的孤单无助、奔波劳顿、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在她的心目中都可以承受与克服。
此外,张小燕此去杭州,并不是第一次,对此行的目的地,不说熟门熟路,也非地陌人生。这或许是她家人能够放心的重要原因。
张小燕在温州体校跟随沈承明教练习武期间留影
几个月前,张小燕便曾进入浙江省武术队集训,历时近一个月。此番再来,对她而言,是进一步展示潜力,争取成为一名正式的专业运动员的难得机会。
据张小燕讲,她于1971年接触武术,在温州市体校接受过六个月的业余训练,后被下基层选拔人才的省队陈顺安教练看中,入省队首次试训。由于年龄太小,身体素质也有缺欠,未能留下,让她很是难过。第二次她满怀希望,却经受了事先无法想象的严酷磨砺,以至于难以忍受,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张小燕说自己那时并没有因为面临改变命运的机遇,而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反倒是“闹情绪成了家常便饭”。《影坛武星》一书中虽也有她叫苦、哭喊、畏缩的刻画,却主要讲她如何在教练的指导启发下、在队友的同情帮助下攻坚克难,以过人的毅力和忍耐,克服其身上被视为习武大忌的短板——铁棍腿、门板腰,最终不负所望,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专业武术健将的事迹
成为省队中年纪丶身高最小的正式队员
我想,是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张小燕在那一期间训练生活的全部。成功者出于谦逊,往往爱讲自己受过的苦难与曾经的不堪。文章作者则更注重全面完整地叙述,即便有时不免粉饰、夸张,或略带虚构,但目的主要还在于宣扬其笔下主人公思想行为的主流。这一点我非常理解,也深信张小燕就如“越女蛇拳震中外”一文中所描写的那样:执拗、机敏、不甘平庸、极其刻苦、勇于奋争。
不然,无以解释这一事实:就在这半年的集训过后,她便代表浙江省武术队,出战“文革”期间于山东济南举办的首次全国武术大赛,并一举获得了拳术和剑术的优秀奖。
奇技称王自扶桑
1972年的济南全国武术大赛,由于正处特殊年代,赛制与日后有所不同,分为 “成年组”与“少年组”比赛,不设冠亚季军,成绩优异者以授予“优秀奖”表彰。赛罢,张小燕与同样初出茅庐的李连杰、赵长军等皆膺大奖,并驾齐驱,崭露头角。
一年多后,我国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组建中国武术少年代表团,赴日本表演访问。该团以北京武术队队员为主,又从全国各地招集一批当时最出色的少年武术运动员补充加入,阵容十分整齐、强大。上世纪八十年代蜚声海内外的竞技武坛顶级名将、全能冠军,如北京的李霞、郝志华、戈春艳、李志洲、王建军,陕西的赵长军、浙江的胡坚强等都在其中。张小燕有幸光荣入选,表明她的武术技艺不仅在浙江省内出类拔萃,放之全国,也属一时之彦。
那以后,张小燕在武术赛场上愈发锋芒显露,战绩不断攀升。在1978年的湖南湘潭全国比赛上,她以双剑竞争“男女混合传统双器械”项目桂冠,仅负于六十年代的男子全能冠军、号称“龙腾剑客”的山东名家王常凯老师,位居亚军。能与久已仰慕的大师级前辈同场比竞,虽略输对方,却让她满心欢喜,从此信心倍增。
1980年至1983年,是张小燕武术竞技生涯的高峰阶段,剑术、双剑、枪术,项项争先,连续披金挂银,风头鼎盛、鲜与争锋。1982年,全国武术比赛在杭州举办。在家乡父老的呐喊助威之下,她抖擞精神,斗志昂扬,浑身本领、尽数施展,力克众多名手,以双剑、少林功法斩获“传统双器械”和“集体项目”两项冠军,同时还获得了枪术和剑术的亚军,全能总分跻身三甲之列。
从以上看,张小燕的个人优势项目,主要集中于枪术和剑术,尤其是剑术,其短穗双剑少有匹敌,在自选剑术上,堪与北京李霞、山西栗小平媲美,时人并称之为“三大神剑”。
有趣的是,张小燕在武坛内外名声鹊起,却既不是因为剑术,也不是由于枪术,而是凭借一种风格奇诡柔中见刚的象形拳术。不用我讲,读者诸公也都能想到是——蛇拳。蛇拳为普通大众所认识,最早源自于张小燕在著名功夫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里的精彩表演,在大伙心目中,往往将两者紧密相联。
演练蛇拳的是沈素娟
其实,张小燕的蛇拳,早在她出演电影之前便已有名。而且,在浙江武术队里最早学练此拳的并非是她,而是她的队友沈素娟。早在七十年代末,主教练陈顺安为使年轻队员从广博深奥的传统武术中汲取营养,丰富技艺,特意带领他们深入民间学习,或邀请名师来队里传授。张小燕较早接触的是太极拳,沈素娟则被安排向一位江苏籍的老师学习蛇拳。那种蛇拳以实战搏击为目的,动作较为粗陋。陈顺安教练与沈素娟等便结合武术套路表演与比赛的需求,对其进行了规范改造,使之逐渐完备,趋向优美。
1980年,武术界推行新规,要求各省市专业队运动员必须掌握一种以上的传统拳械,并以之参赛。于是,陈教练决定让张小燕主攻蛇拳。张小燕从沈素娟那里学习了全部套路,并发挥自身优势特点,融入习练其他拳术的心得体会,如向云南沙国政老师学到的八卦掌,从武汉张克俭老师那里学到的翻子拳,还有浙江丁水德老师教的太极拳等,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
墙内开花墙外香,张小燕的蛇拳首先于出访日本时受到热烈欢迎,声名随后回传国内,又通过电影艺术的渲染和传扬,在更大的范围内造成了影响。张小燕因而收获了“蛇拳女王”的美誉。
经山掠海知高远
张小燕自1974年至今,曾多次访问日本,每次任务、目的不同,身份也有变化,但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少年的记忆石上刻,她现在仍然能够记起第一次赴日出访时曾经走过哪些地方,有过什么见闻和奇遇。1982年第三次访日的经历,对于她的意义尤其重大。当时,面向当地数以千计的观众,她第一次展示蛇拳,竟意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记得当年的武术类杂志上对此有许多报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评议张小燕的蛇拳演练是“压倒所有大男子的表演”。不久前,张小燕给我发来了一张日文旧报纸的照片。她的玉照赫然当中,年轻美貌,俨如明星。我虽然看不懂上面的全部内容,但从认得的汉字上还是能够推断得出,这正是那一让我四十年来难以忘怀的评语的出处。